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希伯来书》第2章有感

“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诗8:4-5) 使徒保罗在本章引用了这首诗篇的话,不仅表明上帝对“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3:19)的卑微渺小的人类的眷顾,更表明这是一个预言,在耶稣基督身上得以应验。 第1章讲述耶稣基督的神性、至尊的王权、至高创造主的地位,祂远比天使尊贵。第2章转而说到祂离开天庭,放下王权,屈尊降卑,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人,使神性披上人性,隐藏起祂的荣耀与光辉,来接近我们人类,成为祂所造之人——就是堕落、有罪之人的弟兄。祂与我们结成亲密的血肉相连的关系。 祂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第18节)并且,祂为自己不曾犯过的、乃是我们所犯的罪而无辜受害,担当父上帝对罪的所有忿怒,在十字架上为人人亲尝死味(第9节)。 在基督十字架的奥秘中,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人算什么?!上帝竟然倾注了无限的爱和牺牲! “人类的价值只有来到髑髅地才能明白。只有我们才能对人作出评价。”(《证言》卷二634,635页)

Continue Reading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希伯来书》第2章有感

荣耀的光辉:《希伯来书》第1章有感

“上帝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他创造诸世界。他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第1-3节) 开篇这几句极为震撼。 “这样的措词把耶稣的无穷能力呈现出来。”(怀氏评注,参见《圣经注释》卷七921页) 对耶稣基督有七项描述:子、创造者、维持者、救赎主、大祭司、君王、祂就是上帝。祂与父原为一。 想到这些就让人感动。只有与父上帝原为一的耶稣基督才能深知父的心意,并将祂的爱彰显给我们。父甘愿舍下子,来“晓谕”我们,“洗净”我们的罪,使我们归回祂的怀抱。 祂不是天使,并远超过天使,祂以天上大君的权柄和能力差遣天使“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 “论到子却说:上帝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第8节)

Continue Reading荣耀的光辉:《希伯来书》第1章有感

通入帷幔之内:《希伯来书》简介

“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的确,它们至少做到了这一点。在星光闪烁的夜晚,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怎能不为创造主的伟大和能力而惊奇? 天上有个故事要讲。 然而,就算我们使用最高倍的望远镜能看透星空,那穹苍和繁星能讲述的故事也极为有限。故事的其余部分——救赎的故事、永恒生命的故事,上帝通过圣经来告诉我们。 《希伯来书》特别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看见天上的情景。没有一本书能把我们如此深入地、紧密地带进天上的圣所——上帝的宝座所在,并给我们清楚地解释那里正在发生的和我们有关的事情。 虽然这卷书本身似乎有些神秘,对它的作者有些争论,但一般认为它是使徒保罗写的。在早期教会的领袖中,除了保罗,还有谁有这样深刻的见地、严密的逻辑和高深的启示,而又不为人所知呢?本书和他的其他书信风格不同,有着组织严密的论据,在新约圣经中达到文体修辞上的最高水平。 《希伯来书》是关于耶稣基督的完整和清晰的启示。祂曾经为我们做成的,祂现在为我们正在做的,以及祂将来要为我们做的事。 《希伯来书》对我们有着特别的意义。有关圣所的亮光,基督在天上至圣所里的工作,这工作对祂地上儿女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要向这个世界宣告的。 花点时间,通读一遍整卷书。它对背信弃义的警告,对忠信和顺从的勉励,更重要的是,从它每一页散发出来的希望、应许和保证中,我们倍感欢欣喜乐。它大胆地宣告“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来9:24)。爱我们的主,曾为我们生、为我们死,现在为我们站立在父上帝的面前,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凡靠着他进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25)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来6:19)

Continue Reading通入帷幔之内:《希伯来书》简介

稻草书信吗?《雅各书》第5章有感

《雅各书》有着独特的众说纷纭的历史。 1519年一名天主教学者与马丁路德展开著名的莱比锡大辩论,他依据此书挑战“因信称义”,强调称义不是单因着信,还需要加上行为。马丁路德因此称这卷书为“稻草书信”,影响了后世很多人。这实在是误解了雅各。然而,马丁路德并没有否认《雅各书》在圣经正典中的地位,并且在他自己的书中引用了《雅各书》近一半的内容。 雅各作为负责任的牧者看到教会和信徒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就给予严肃的警戒和劝勉。他强调信心和行为密不可分。真正的信心必带有某些可见的凭证;也就是说,真实的信心将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品格中尽显无疑。好行为不只是信心的外在标志,它也是信心的运作。当我们因信被圣灵引导时,就结出爱与顺从的果子。 “使人信服福音最强最充足的理由,就是一个爱人而值得人爱的基督徒。”“要做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感化力,必须步步下功夫,步步克己牺牲,步步要锻炼。”(健康之源》第454页) 《雅各书》中特别阐述律法、审判、晚雨圣灵、福音大收割、基督复临,这些都是我们教会所特别重视的信息,因此,此书对我们有着现时代的意义。 最后,雅各在书信的结尾处,严肃地呼吁众人起而行道,去使“失迷真道的”回转,“叫罪人从迷路上转回”——救人脱离罪恶,这完美地归纳了此信的主题,也是《新约》乃至整部《圣经》的重要主题。

Continue Reading稻草书信吗?《雅各书》第5章有感

生命的短暂无常:《雅各书》第4章有感

本章的开始,指出信徒内部的纷争。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世俗享乐的渴望(1-4节)。 雅各指出的“心怀二意”(雅1:8),假冒虔诚(雅1:26),信心死亡(雅2:17,20),“属情欲”(雅3:15),“贪爱世界”(雅4:1-4),这些都是不完全献身的结果。没有毫无保留地顺从上帝的旨意,就在自己的意愿和上帝的旨意之间摇摆不定。 雅各一连发出十项要求,告诫处在这样危险中的人,要“顺服上帝”、“抵挡魔鬼”、在祷告中“亲近上帝”、洁净思想和行为、为罪痛悔、在主面前自卑、不可彼此批评等等。 雅各感慨生命的短暂无常。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触也越深。因此,要怀着信心过好每一天,相信在凡事上有上帝的引导,无论“做这事,或做那事”。 最后,雅各对什么是罪给出了更高的标准。“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第17节)将来在审判的日子,没有做害人的事不足以作为懒惰的仆人为自己辩护的借口(太25:27)。 所以,“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将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务要在主面前自卑……”(第9-10节),知道“我们领受上帝恩典的理由,就是我们迫切的需要。”(《历代愿望》第318页) “你们亲近上帝,上帝就必亲近你们。”(第8节)

Continue Reading生命的短暂无常:《雅各书》第4章有感

言语的力量:《雅各书》第3章有感

“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第1节) 作教师作师傅的虽在众人中拥有更高的声望,但不代表着他们比其他人有更高的标准,实际上,他们要受到比其他人更严格的评判,尤其在他们的言语上。 雅各讲了三个比喻,说明话语所产生的或善或恶的巨大力量。一个嚼环和缰绳足以调动一匹烈马,一个舵足以转动一艘船,一点火花能点燃整座森林。 那么,我们会不会因此有些诚惶诚恐、噤若寒蝉——还是不要去传讲吧? 雅各紧接着又讲了三个比喻——泉源、无花果树和葡萄树,说明水质取决于它的来源,树根决定了它的果子。 一个人所结的果子是显明他的本性。 信主之人的言语行为必是与他们重生的本性相和谐。一颗有圣灵居住的心,愿意谦卑地顺服主,靠主的帮助,就能制服思想,而思想控制了舌头。 “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第2节)阿们!

Continue Reading言语的力量:《雅各书》第3章有感

一个人可以产生莫大的力量:《雅各书》第2章有感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第14节) 希腊原文的语气更强烈:“那样的信心是不可能救他的,你说有可能吗?” 雅各用忽视穷人的需要为例说明,当我们知道了一个需要而不理会它时,我们便错过了一个行使信心的机会。这样,我们的信心就会减弱。雅各的描述更令人震惊:信心已经死了。因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如果它还活着,那么行为上就会表现出来。 当然,需求是无止境的,而我们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不过,有一个原则,就是“一个人能产生莫大的力量”,我们为耶稣的手和脚,我们可以在一个时间帮助一个人,即逐一地帮助人们。事实上,这也是耶稣经常做的。(圣经注释) 如果没有行为的表现,而用另一个方法来“证明”一个人信心的真伪,就是只透过正统派的观念,对不对呢?如果我只持守着纯正的教义,那么我必定是有信心的,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鬼魔也有相同的信。他们曾生活在天上,他们完全相信有上帝,相信上帝话语的真实,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然而,他们却成了积极炮制和利用各种假道理和谎言来迷惑我们的恶魔。这种信既不能救他们,当然也不能救我们。 “我们的信心应产生许多善行;因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信仰的基础》第109页) 使徒保罗从不反对好行为。他所反对的,是以行为当成得救的一种手段(加2:16)。 “如果一个人无论用何种形式的好行为,是不可能赚得救恩,那必然就是完完全全的恩典;因为人接受和相信耶稣,作为罪人去接受这恩典,这就是完完全全白白赐下的。称义是因着信没有可辩驳的余地。堕落的人类凭自己的好行为永不能为自己获得永生,只要这个结论一确立,所有的争论就都解决了。”(《信心与行为》原文第20页)。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9)

Continue Reading一个人可以产生莫大的力量:《雅各书》第2章有感

实实在在行出来:《雅各书》第1章有感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15:14) 主耶稣在地上的生活时,祂的兄弟们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相信祂,十字架下也没有他们的身影。主复活后,向许多人显现,也个别地向雅各显现(林前15:7),这给了雅各很大的冲击,他悔改成为一名忠实的跟随者,后来成了教会具有影响力的领袖之一。 “雅各被大家称为‘义人’,他不喝淡酒浓酒,……常常独自进圣殿,跪在那里求主赦免百姓,所以他的双膝变得象骆驼膝盖那么硬。”(赫格西普斯《论文集》公元180年)根据传统的说法,他被人带到殿顶点。当他拒绝否认基督,坚持对耶稣的信仰时,就被人扔下来,并用石头砸,用漂洗工的棍子打死。(圣经注释)雅各有机会观察到耶稣在儿时、少年以至成人的各个成长阶段,得到第一手的亲身经历。因此,“耶稣无处不在的影响力,贯穿着雅各的整个教导。”(大卫斯《雅各的书信》第50页)。 本章的内容,主要有: 试炼与成熟(第2-18节); 智慧、祈祷与信心(第5-8节); 贫穷与财富(第9-11节); 试炼与试探(第12-18节); 真信仰与行为(第19-27节)。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第25节)阿们! 雅各特别视孤儿和寡妇为最需要我们去爱和关怀的一群。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把我们的资源投资在那些不能给社会任何回馈的一群人身上是说不过去的。但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看,正是我们如何对待那些被世人抛弃和排斥的人,可揭露我们是否是基督的真门徒:也许是把钱借给那些没有能力归还的人,或者是邀请那些不能给我们回报的人到家里或餐馆吃饭,又或者是为那些恶待我们的人祝福和祷告(路6:35;14:12-14;太5:44)。 他高举唯一的“义者”耶稣,我们在基督耶稣里被重新塑造,为要叫我们效学祂去行善(弗2:10)。

Continue Reading实实在在行出来:《雅各书》第1章有感

黑暗中蒙拯救:《诗篇》第12篇有感

这首诗似乎令人沮丧:开头是“虔诚人断绝”的忠信危机(第1节);结尾是“下流人升高”“恶人到处游行”(第8节)的不利局面。 然而,面对诗人的呼求“耶和华啊,求你帮助”,上帝立即给以了回应,祂已经听见“困苦人的冤屈和贫穷人的叹息”,祂必保护信靠祂的人(5-7节)。 这是一首黑暗中得蒙拯救的诗歌。 本篇,诗人指出了言语的重要性。“在我们从上帝那里所得到的一切恩赐中,没有什么比口才更大的了”(《天路》第335页)。但是,恶人却把上帝赐下的才能用在卑鄙的用途上,他们用谎言和欺骗来实现自己邪恶的目的,“他们说话,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第2节)。 与恶人虚假狂妄的话语不同,上帝的言语如同银子在炉中炼过七次(6节),是那样完全、真实、纯洁、美善,又充满了安慰和希望,祂的每一句话都值得信赖。 “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雅3:2)愿主帮助我们!阿们!

Continue Reading黑暗中蒙拯救:《诗篇》第12篇有感

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去?《诗篇》第11篇有感

大卫在旷野四处流亡,躲避扫罗王的追杀。一生的挚友约拿单竟意外地来访,这使他深受鼓舞。在约拿单离去后,大卫吟唱了本诗。 在这首短诗中,他首先列举了有人对他的“劝告”,意思就是当领袖和他的顾问们藐视了他们本该维护的公义原则时,政权的“根基”已经毁坏,保护义人的机制荡然无存,此时,信靠耶和华的“义人还能做什么呢?”(第2-3节),恐怕只能无可奈何地去逃生,所以他们劝大卫:“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去”(第1节)。 大卫斩钉截铁地回应劝他的人说:“耶和华在祂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祂的慧眼察看世人”(4节)。有上帝在天上,祂掌管着一切,所以义人无所畏惧。受迫害的人有一位可以求告的保护者。 当社会的根基和外界的环境对信靠上帝的人不利时,他们还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诗篇11篇为我们提供了信心的答案。他不能像鸟飞往深山,为逃避患难而苟且偷生;更不能和恶人一样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此时的他,只有一件事可做,就是来到慈悲眷顾的天父上帝面前,祈求祂的帮助与引领,因为祂是我们永久的避难所。最终我们还要亲眼见祂的面(第7节),多么宝贵的应许! “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诗118:8-9)阿们!

Continue Reading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去?《诗篇》第11篇有感